盘点历届的世界读书日主题
源自《培根论人生》的名言指出:“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,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,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”。这一定义准确勾画出读书人的文明形象:他们是思考者、权衡者,懂得互相互让。每年的世界读书日,其主题各异,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。让我们一同这些年度的主题,并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。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,这一决定背后有一个迷人的传说。这一天,既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,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盛大节日——“圣乔治节”。传说中,勇士乔治屠龙救下公主,作为答谢,公主赠予他一份礼物——一本书。这象征着知识与力量的交融。
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,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会赠送书籍给丈夫或男友,而男性则会以玫瑰作为回礼。巧合的是,这一天也是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出生和去世纪念日。它还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、法国作家莫里斯·德鲁昂以及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的诞辰。这一天被全球视为图书日可谓是“名正言顺”。
历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都富有深意:
2013年的主题“拥抱春天 追逐梦想”鼓励人们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,拿起书本,追寻心中的梦想,让思想随书页飞翔。
2012年的主题“阅读,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”强调了阅读如何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,如何让我们见识不同的文化与思想,让生命更加多彩。
2010年的主题“让我们一起走向阅读社会”倡导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,推动社会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。
2009年的主题“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”强调了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在阅读中不断学习,不断进步。
世界读书日,是一个以书为媒、以读为桥、以思为翼的节日。在这一天,让我们共同感受阅读的魅力,享受思想激荡的快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