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线隧道 日本青函隧道
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,对自然洞穴的利用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初步发展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腾飞的时代,而隧道作为连接各地的重要通道,其建设对于国家经济增长、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今天,让我们一同来世界知名的海底隧道,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。
其中,日本的青函隧道无疑是海底隧道建设中的璀璨明珠。青函隧道,连接日本本州青森地区和北海道函馆地区,是当前世界上第二长的隧道。它的建设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毅力,自1964年开始启动,历经长达24年的艰苦施工,耗资高达6890亿日元,最终于1988年3月13日正式投入运营。
青函隧道的特色在于其由三条隧道组成。主隧道宽达11.9米,高9米,断面80平方米,全长53.85公里,其中海底部分长达23.3公里。除此之外,还有两条辅助坑道,它们主要用于海底地质调查、器材搬运以及砂石运输。这两条坑道都位于海底,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米和4米。
隧道的建设历程充满了技术挑战。最大水深达到140米,最小覆盖层厚100米。为了克服这些挑战,采用了超前导坑和平行导坑法施工,以便提前探明地质情况,并确保通风、排水和出渣等作业的顺利进行。平行导坑与主隧道的中线间距30米,两者之间每隔600米通过横向通道相连接。
陆上部分的隧道长度分别为本州端的13.55公里和北海道端的17公里。在各个端点,设置了斜井和竖井,以便从斜井底部开挖超前导坑,这些导坑位于主隧道与平行导坑下方,并处于正中的位置。
青函隧道的开通不仅大大缩短了日本本州和北海道之间的行程时间,使得电车从海底通过津轻海峡仅需30分钟,更为日本乃至全世界展现了人类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无穷智慧和力量。这枚象征着人类科技进步的铜镍合金纪念币,也在人们的传颂中成为了永恒的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