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文化九层佛塔每层的含义
“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”,这句话中的浮屠二字在佛教中指的是佛塔。佛塔,又被称为宝塔,源自印度梵文的Stupa音译,藏语中则称为“藏文”(曲登)。它的原始用途是供奉和安置舍利、经卷以及各种法物。许多佛塔内部都会刻有建塔碑记、圣像、佛经等文物。
佛教文献记载,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,其舍利被分成八万四千份,并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。在我国,上万座佛塔不仅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,更是技艺高超、结构巧妙、类型丰富、用料精良的杰出之作,超越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想象和描绘。
佛塔的层级繁多,有三十七重塔、十七重塔、九重塔等等。其中,“七级浮屠”指的就是一座七层高的佛塔。塔一般由地宫、基座、塔身和塔刹组成。塔的平面形状多为方形和八角形,也有六角形、十二角形和圆形等。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,这是因为佛教中常常把单数视为阳数,代表着清净、神圣和吉祥。
值得一提的是,银川的海宝塔(又名赫宝塔、黑宝塔)。这座塔相传是公元五世纪初夏国王赫连勃重修的。现在的海宝塔是乾隆四十年重建的,塔身为砖砌楼阁式建筑,九层十一级,高53.9米。这座塔的空间以楼板铺隔,有木梯可以盘旋而上至顶层。登上顶层,放眼望去,巍峨的贺兰山、蜿蜒的黄河水以及江南的美景尽收眼底。
这座海宝塔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,更是诗人眼中的美景。曾有诗人登此塔并赋诗赞美:“银川郊外赫连塔,高势孤危欲出云。直以方形风格异,只缘本色火砖分。”这座塔以其独特的方形风格和火砖本色,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佛塔文化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体现了佛教的信仰和理念,也展示了古代建筑的技艺和风格。佛塔也是人们祈求平安、幸福和美好未来的象征,许多善男信女都会前来参拜,祈求佛佑。